文章作者:武漢東領通風設備有限公司 文章來源:http://www.dgdiping.com/ 發布時間: 2025-07-15
衛生間、廚房等潮濕環境的空氣濕度常保持在70%以上,水汽凝結和日常用水可能直接接觸墻面,這對玻鎂板的安裝提出了特殊要求。武漢玻鎂板廠家在長期實踐中總結出一系列針對性措施,從材料篩選到施工細節詳細把控,才能確保板材在潮濕環境中穩定使用。
材料選擇需優先考慮防水性能。建議專用防水型板材,這類產品在生產時通過調整配方,添加了硅烷類防水劑,能減少水分滲透。防水型玻鎂板的吸水率需控制在15%以下(普通玻鎂板通常在20%以上),可通過簡單測試驗證:將樣板浸泡24小時,觀察背面是否出現明顯水印,合格產品的吸水后的厚度膨脹率應低于2%。同時,配套材料也需防潮,龍骨應選用鍍鋅鋼材或經過防腐處理的木龍骨,避免使用未處理的實木龍骨 —— 木材在潮濕環境中易發霉變形,間接導致玻鎂板受力不均。固定用的螺絲需采用不銹鋼材質,其防銹能力是普通鍍鋅螺絲的3倍以上,可減少因銹蝕導致的松動。
基層處理的防潮準備是關鍵前提。安裝前需對墻體基層進行防水處理:混凝土或磚墻基層應先涂刷兩遍水泥基防水涂料,厚度不低于1.5毫米,墻角處需向上翻涂30厘米,與地面防水層銜接。若基層為輕質隔墻,需在龍骨間隙填充防水巖棉,再覆蓋一層防水透氣膜,既阻隔水汽滲透,又允許墻體內部潮氣排出。對于淋浴區周邊的墻面,廠家建議在玻鎂板與地面之間預留5厘米高度,用石材或瓷磚封堵底部,避免地面積水直接浸泡板材。基層處理完成后,需等待防水涂料完全干燥,可用濕度計檢測基層含水率,低于10%方可進行下一步安裝。
安裝固定方式需適應潮濕環境特性。要根據板材厚度建議龍骨間距:6毫米厚板材的龍骨間距不超過40厘米,9毫米以上板材可放寬至60厘米,較密的間距能減少板材因受潮自重增加而產生的下垂。固定螺絲需從板材中間向四周排列,間距保持15-20厘米,螺絲沉入板面1-2毫米即可,過深會破壞板材結構,過淺則固定不牢。安裝時需預留1-2毫米的板縫,避免板材受潮膨脹后相互擠壓開裂。對于靠近水龍頭、灶臺的區域,廠家建議在玻鎂板背面額外涂刷一層環氧樹脂,形成雙重防潮屏障,涂刷范圍應超出易濺水區域10厘米以上。
接縫與表面處理直接影響防潮效果使用專用防水密封膠填充板縫,膠層需飽滿且與板面齊平,固化前用工具將膠面壓成弧形,增強防水能力。接縫處還可覆蓋一層寬度不小于5厘米的玻璃纖維網格布,用防水膩子粘貼,防止后期開裂滲水。表面裝飾前需進行防潮預處理:先用防水膩子滿刮兩遍,每遍干燥后用細砂紙打磨平整,膩子中可摻入5%的防水劑,提升抗水性能。若計劃貼瓷磚,需在玻鎂板表面涂刷界面劑,增強膩子與瓷磚膠的粘結力;若涂刷乳膠漆,需選擇耐擦洗的水性漆,其漆膜的疏水性優于普通涂料,可減少水汽滲透。
后期維護的細節也不容忽視。安裝完成后需避免立即接觸大量水分,建議通風干燥7天以上,讓板材與環境濕度達到平衡。日常使用中,若發現表面出現局部潮濕痕跡,應及時檢查接縫處密封膠是否老化,老化的密封膠需用刀片清除后重新填補。對于廚房墻面,建議每年用中性清潔劑擦拭一次,去除油污和水汽凝結的鹽漬,避免長期積累導致表面變色。若板材出現輕微變形,可通過增加固定點調整,嚴重變形時需及時更換,防止影響整體結構。
玻鎂板在潮濕環境中的安裝,核心是建立“阻水 – 排水 – 透氣”的平衡體系。通過材料優化與工藝規范,讓板材既能抵御外部水汽侵蝕,又能釋放內部可能積聚的潮氣,從而在衛生間、廚房等特殊環境中發揮穩定的性能。遵循這些安裝要點,可大幅降低板材因潮濕導致的變形、霉變風險,延長使用壽命。